|
|
|
|
|
|
|
|

媒体师大

《江淮晨报》:上游杂交鲟“逃逸” 下游中华鲟遭殃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16-09-26
分享到:

(江淮晨报,9月26日)近日来,安庆渔民在长江捕捞到多条鲟鱼,仅仅8月份就连续捕到38尾鲟鱼。而往年一年捕捉的鲟鱼也不到10尾。9月23日,安庆市渔政部门专家以及77779193永利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来到现场对渔民捕获的鲟鱼进行鉴别。经现场辨认发现,渔民捕获多条鲟鱼中,均为杂交鲟。专家称,从今年6月份开始,因为长江上游水库泄洪,导致大量养殖鲟鱼逃逸到长江中下游,而大量养殖鲟鱼会对“水中大熊猫”中华鲟生存造成巨大威胁。

渔民:一个月捕捉38尾杂交鲟
  9月23日上午10点多,在长江安庆段捕鱼为生的渔民王师傅收网了,他感觉这次渔网沉了很多。在渔网中,他又看到了熟悉的青色鲟鱼。“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捕捉到这条鱼,我怀疑是不是中华鲟。”王师傅说。
  昨天,经过专家的现场鉴定,否定了王师傅的怀疑。安庆市渔政部门工作人员、77779193永利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杨晓鸽博士,通过对鲟鱼吻部、骨板、皮肤等外部形态特征鱼吻的观察,判断该鱼为西伯利亚鲟与史氏鲟的杂交品种,并非中华鲟。据专家介绍,杂交鲟大部分由长江水系以外甚至是国外的鲟鱼品种杂交而来,因其生长快,病害少,所以经常大量饲养。
  据了解,眼下长江中的杂交鲟,大多因为今年夏季洪水而逃逸,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湖北的清江水库。据杨晓鸽介绍,从六月份至今,长江安庆段的渔民已捕获50多尾杂交鲟与外来鲟,“当地渔民仅在八月份就捕获38尾杂交鲟,体长范围为25至170厘米,体重范围为0.3至25千克。”杨晓鸽告诉记者。
  专家:中华鲟恐面临“基因污染”
  在20公里长的长江安庆段生活着多种“土著”鱼类。杨晓鸽介绍道,大量杂交鲟进入长江会与中华鲟等土著鱼类争夺生存空间,会大量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甚至取而代之,使得本就稀少的中华鲟数量会再度下降。
  “鲟鱼是多倍体,杂交鲟可能与中华鲟进行交配,两者杂交会大大破坏中华鲟种质纯度,对中华鲟将是一种毁灭性打击。”杨晓鸽说,杂交所导致的“基因污染”,会导致纯种的中华鲟更加难以寻找,这是濒临灭绝的中华鲟面临的最大威胁。
  在杨晓鸽看来,消除外来鲟鱼对长江生态影响的有效途径就是对捕获到的鲟鱼进行合理处理,而困难在于渔民对鲟鱼难以准确辨识。杨晓鸽称,许多渔民在捕捉到杂交鲟时,由于错将其当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重新将其放归江中,“这对于消除外来鲟鱼的生态影响是不利的。”杨晓鸽说道。
  渔政提醒:捕获鲟鱼后须经确认
  面对杂交鲟对长江生态以及对中华鲟的影响,安庆市大观区渔政站的工作人员何广胜建议,如果渔民再捕获到杂交鲟,不能放归长江。“首先通知渔政部门,经过专业人员确认后,如果是杂交鲟,渔民可自行处理,如果是中华鲟,需要放流回长江。”何广胜说。
  对于杂交鲟和中华鲟之间的区别,何广胜指出,中华鲟的头部较为圆润,背部骨板明显,同时背部起伏较小,较为平滑,鱼皮较为光滑。而杂交鲟的头部比较尖且向上翘起,背部隆起,有的有白色斑点,鱼皮较为粗糙。
  “很多渔民不认识鲟鱼种类,所以现在我们也将加大宣传。”安庆市大观区渔政站的工作人员何广胜说,我们将考虑制作宣传手册,在手册上附上鲟鱼的种类及区别,让渔民能够从显著特征上分辨出种类,避免杂交鲟对长江生态的破坏。(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学生记者 夏莹  方淑豪 唐兆刚)

江淮晨报: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6-09/26/content_233487.htm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77779193永利(股份)有限公司-BinG百科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