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钱璟涵 马雨扬
“学校食堂的饭菜比较大众化,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口味需求,我们受河南省郑州市‘抗癌厨房’的启发,以‘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为契机,开设了‘共享厨房’”。77779193永利学科教学专业(音乐)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宗旭是“共享厨房”的主要负责人,由于学生公寓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在了解到同学们有加热食物、加热中药、晚间饮食等特殊需求后,她同校研究生会的成员们一起运营“共享厨房”便利服务项目。
校园“共享厨房”是以培养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宗旨,根据学生社会交往需求及部分特殊学生的健康需求等,而探索形成的服务项目。“共享厨房”实行预约制度,一次可容纳60至70人聚会,学生们只需动动手指,在手机上提交预约申请,便可申请使用“共享厨房”。“共享厨房”内设有共享操作间,为学生们提供电磁炉、微波炉和冰箱等厨房用具以及各类常用调味料。学生们可自行购买食材,制作自己的“拿手好菜”,并能够与朋友们共赴“美食盛宴”。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减少消防隐患,“共享厨房”还配备了灭火器和消防毯等消防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在“互相合作,交流互鉴”原则的指导下,“共享厨房”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交流美食文化,切磋厨艺技能,促进大家积极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中。除此之外,学校后勤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的监督把关,对此,李宗旭表示,他们会严格遵循“安全卫生,健康饮食”和“服务至上,贴心周到”的理念,帮助参与者们更加安全顺利地烹饪和享用美食。
“共享厨房”为学生们日常聚餐提供便利,做到了真正从学生立场出发,满足学生社交互动需求,并且在传承和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科教学专业(音乐)2023级硕士研究生程亚玲回忆道:“同学们刚过完春节返校后,因路途遥远等原因没办法回家过元宵节,许多同学便组团来到‘共享厨房’一起制作元宵等传统美食,共同度过有意义的元宵节。”
“我会做一些家常菜,和母亲学习的鸡肉炖土豆经常受到朋友们‘点赞’,我感到很自豪。”原物联网专业2018级(1)班高学康虽已毕业,但对自己在“共享厨房”的经历记忆犹新。高学康坦言,他非常感谢学校能够提供“共享厨房”这个平台,学生们能实打实地从中获得极大的便利,并学习到新的劳动技能。
包青团、做水饺、举办厨艺大赛……除了提供日常聚餐的服务,“共享厨房”项目还结合劳动教育,积极举办各类厨艺创意大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弘扬劳动精神,使学生通过集体劳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预期目标,培养劳动意识和集体意识。
“共享厨房”服务项目自设立以来,累计服务7000余名学生,曾获安徽省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中“最受同学欢迎项目”和“优秀项目”。项目将绿色发展与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中,满足了学生们的日常需求,充分彰显了校研究生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呼吁学生们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
来源:【安徽青年报】http://epaper.ahyouth.com/index.php?CurrPeid=2353&CurrSid=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