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都会应邀在校内外进行多场社科知识宣讲,还评上了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先进个人。在宣讲过程中,我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也不断有着新的体会和思考,印象最深的是三次“脸红”的经历。
第一次,我应安庆市一家单位邀请,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路上遇到堵车,我紧赶慢赶,总算在报告开始前大约五分钟赶到会场。一到会场,我急忙拿出U盘,插入对方电脑。可是,电脑与课件不兼容,无论怎么操作,准备好的PPT都无法播放。主办方只好临时更换其他电脑,耽误了好几分钟,而会场上的听众开始窃窃私语了。主办方领导小声批评办事员准备不充分,而我在旁边听着,也不知不觉地脸红了。
这是我在宣讲中的第一次“脸红”。宣讲不仅是言传,也是一种身教,要在实践中践行谨慎的作风。从那以后,我每逢宣讲,都会规划好驾车路线,计算好路程,提前到会场;也会提前将宣讲课件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再麻烦也将自己电脑带到会场使用,以防突发事情影响宣讲效果。
第二次,是到岳西县委宣讲大别山精神。宣讲取得了成功,同志们对我的宣讲报以热烈掌声。但宣讲结束后,有一位老同志走到我面前,悄声说,某个事件的月份不对。我一听,心里就是咯噔一声。宣讲首先要真实、准确,如果出现错漏,将会导致大家心里产生怀疑,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我急忙请教,老同志小声说了个时间就走了。回来后,我急忙查看了讲师团提供的宣讲材料,与课件上的时间是一致的,没错呀。但我转念又想,很多革命故事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战争情境,难免会有讲述者记忆上的不一致,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我查阅了安庆党史资料,果然那位老同志讲的时间是对的。
这一次“脸红”,我体会到宣讲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示的,原原本本地学原文、读原著,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为此,在以后的宣讲中,我更加精心地设计宣讲环节,认真核对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名,精细打磨课件。同时,把高深理论转换成耳熟能详的口语化,让大家信得过、听得懂、记得牢。
第三次,我到合肥给教师党员发展对象宣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宣讲时,我介绍了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烈士的事迹,重点讲了人们不很熟悉的杨靖宇烈士牺牲前几个小时的故事。当时,杨靖宇被敌人围困,在山上遇到一位老乡。老乡劝杨靖宇投降,杨靖宇却坚定地对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声音虽然不大,但掷地有声。讲到这里时,大家都抬头看我,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他们受到了触动,都在思考。总结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腔调,豪情满怀地强调:“无论多么艰难,我们要记住《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因为我们践行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我坚信:中华民族的明天,一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当我话声一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一位教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金老师,您讲得太好了!”我一听,脸又红了。他又说:“我恳请您到我学校去讲一讲”。我对他说“谢谢!如果有时间,我会去的。”
第三次“脸红”,我是为自己的宣讲得到大家的认可而高兴。前不久,永利官网党史宣讲团一位学生对我说,我们指导的宣讲团一年多以来,已经开展了党史宣讲40多场,覆盖11000多人。听后,我笑了,不仅为自己的宣讲而高兴,也为我们指导的团队而自豪。
宣讲,不仅是在付出,也是在收获。三次脸红,让我对社科普及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宣讲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并将这种体会和思考转化为工作的干劲,让社科普及篇章更加生动辉煌。
来源:【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12218897685722665&item_id=812218897685722665&cdn=https%3A%2F%2Fregion-anhui-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f_read_id=d2d06573-43eb-43b1-860a-f833134bb8ab&pid=11970482008899027&ptype=100&reco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