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浙江大学张节末教授应邀做客敬敷人文讲坛,在菱湖校区红楼会议室作了题为“释重生:早期文明生死观的基本模型——顾颉刚‘大禹是条虫’论断再议”的讲座。本次活动由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当前教授主持,蔡伟保博士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节末教授由禅和蜻蜓的羽化视频切入主题,旋即引出三个核心问题:视频中禅和蜻蜓的羽化过程是否有生死?是否有灵与肉的区分?是否有父与子或母与子的关系?他的讲解由浅入深、层层铺开,引导学生从动物的直观羽化来思考有关生死的哲学问题。在他看来,探究古人有关生死的哲学命题是非常必要的。他认为,古人的生命是否终结是以社会责任是否完成为标志的。鲧和禹的继承关系也如同禅和蜻蜓的羽化,他们只有社会责任上的继承,并没有生与死的转变。在古人看来个体生命只是集体中的符号,这与现代人对生与死的思考有极大的不同。
叶当前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张节末教授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善用“自为客主”的研究方法,关注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生命哲学。
在互动环节,张节末教授还就其他可供参考的动物模型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开阔了大家的理论视野,使同学们获益匪浅。(撰稿、摄影:吴潆 编辑:徐辉 审核:金松林 王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