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学校和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站联合会共同举办新闻舆论工作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近50名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和省内新闻单位记者来校与师生共庆记者节,共话新闻舆论工作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晓利,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李文学,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站联合会会长白海星,人民日报安徽分社采编中心主任韩俊杰,新华社安徽分社政文部副主任周畅,安徽日报编委顾群,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李全中,校党委书记李福华,校党委常委陈秀、张红飞出席会议。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传媒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崔明主持。
方晓利在座谈会上讲话。他指出,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深度报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突出成就,推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他强调,教育领域是产生爆款新闻的重要领域,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十分关注安徽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入挖掘新时代安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报道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他要求,安徽省高校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积极主动发掘学校特色亮点新闻,打造新闻品牌,为建设教育强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77779193永利要加强与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的深度交流合作,秉持开放思维扎实推进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加强黄梅戏传承与发展、桐城派研究、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等特色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新闻舆论工作水平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李福华在会上致辞。他向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新闻媒体界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成就。他指出,此次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走进学校,既体现了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他诚挚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界朋友今后更多支持、帮助学校凝练办学特色和宣传亮点,特别是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相关的黄梅戏文化、桐城派研究、长江文化研究等方面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受众面。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把座谈会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努力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应有贡献。
会上,方晓利、李福华、白海星、陈秀、韩俊杰等为“中央新闻单位卓越新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白海星、韩俊杰、周畅等资深媒体人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工作实践,为学校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传媒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学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情况;师生代表分享了在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新闻采访与采写等方面的感悟。
座谈会后,《科技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吴长锋作主旨讲座,讲座由陈秀主持。吴长锋从“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等五个方面,分享了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和感悟。他鼓励学生们重视学习与积累,培养跨学科视野,以人文情怀讲好科学故事,跟随时代脉搏,讲好中国创新故事。
活动期间,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走进校园践行“四力”,与师生开展深入交流,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大学的魅力与活力。记者们参观了天文爱好者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书画协会、微生物艺术画协会展览,亲身感受大学校园的青春气息。在双龙湖畔,记者们在参观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成果展时看到了练习黄梅戏的同学们,同学们身着传统戏服,唱腔悠扬,身段婉转,展现了黄梅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记者们和正在写生的同学们围在一起,交流大学生活、观摩写生、观看湖景。现场氛围热烈温馨,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校园的美好瞬间,这些影像和故事,将会通过他们的笔触与镜头,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学校的历史底蕴和发展成就。(撰稿:范龙超 学生记者 苏月月 摄影:江伟 学生记者 刘一涵 编辑:范龙超 审核:陈秀)